摘要: 现在不应对小米过分悲观,仍然有一定的周转空间,但小米也不能有片刻的喘息时间,互联网收入、华为的竞争都是短期内务必解决的问题。
图片来源@视觉中国
根据IDC报告,2019年Q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.58亿台,同比增长0.8%,即便主流厂商都开始重点在印度等新兴市场挖掘新增潜力,以此削减成熟市场日渐饱和的压力,但行业的上行态势仍然显而易见,其中小米出货量同比下降3.3%,为TOP5厂商中下降最快的。
在2018年,小米曾一度面临库存周转变缓的压力问题,全年库存周转周期高达66天,为历史新高,在2019年,小米对主打性价比的红米系列给予了厚望,连续发布多款产品,到2019年1月,库存周转周期降到55天。
我们根据截至2019年Q3末的12个月小米财报数据,测算该周期内库存周转周期为56天,较去年有所缓和,但在出货量走低的现实状况下,库存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。
结合以上背景以及新发布的2019年Q3财报,我们将重点讨论以下问题:
1.当前小米的成长性究竟如何
2.小米如今市值是否合理
智能手机盈利性提升,对冲互联网收入成长不足
在2019年Q3,小米收入537亿元,同比增长5.5%,环比增长3.3%,考虑到2018年,总营收尚有52.6%的同比增速,如今的小米在速度上正进入换挡期,由以往的高速发展周期进入中低速。
其中,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323亿元,较上年同期的350亿元略有下降。
与此同时,智能手机毛利由上年同期的6%增加到9%,在2019年Q2也仅有8.1%,联系到ASP(单台手机售价)在2019年Q3达到1006.5元,较2018年的1138元有所下降,这也是以红米作为报增长引擎的必然结果。
一方面ASP价格有所下降,而另一方面,毛利却有所回升:小米的低价策略并不是以牺牲利润换得,而是伴以高利润率。
2018年Q1,小米宣布硬件净利率不超过5%,其后手机的毛利迅速下降,不仅在当时继续以性价比确保了出货量,更重要的是,这也印证了“互联网收入模式”的可行性,有利于资本溢价。
在小米的收入模型中,智能手机加IoT业务总毛利为10%,企业总营业利润为5%,考虑到以市场费用为代表的期间费用绝大多数又用在硬件销售之上,硬件的销售净利润大概是处于微利甚至微亏状态的。
这也彰显了互联网收入的重要性,其承担的不仅仅是总营收增长,更是净利润的主要贡献者。
2019年Q3,小米MIUI用户数达到2.9亿,互联网服务收入为55亿元,单季度ARPU(单用户贡献)为18.3元,低于上季度同期的21.1元。
在近几个季度,MIUI用户增速强于互联网收入,这不仅显示了小米多产品线组合在终端出货的旺盛力,更为重要的是,显示出了其互联网收入在增长中的疲惫。
2019年Q3,互联网业务中的广告收入下降9%,达到29亿元,原因在于预装业务的下降,当期各营收业务增速较为出色的为游戏业务,增速26%。
受外部环境影响,加之互联网创业热情的冷却,导致预装和广告为代表的传统强势收入板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缩,接下来小米若继续寄希望于互联网收入,需要寻找新的收入模式,且要有对冲外部市场压力的决心和能力。
基于以上分析,我们可以做此总结:互联网收入面临压力,为确保企业整理的利润率,手机盈利的重要性在此周期得到提升,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终端的价格优势,最终影响了出货量。
在面对小米出货收窄这一问题时,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主动而为之,用相对高价保住利润牺牲了部分出货量。
小米如今股价是否合理?
自IPO之后,小米股价从高点的22.2港元降至撰稿时的8.9港元,市值蒸发6成,但在同周期,苹果股价却又一路攀高,今年又达到了11900亿美金的高点。
小米自认为自己是互联网公司,应该有高市盈率的支持,但如今数值仍仅有14,低于苹果的22倍。
如何正确看待小米的市值管理问题是我们所重点关注的。
以巴菲特最爱谈的ROE(股东权益收益率)作为测算标准,引入公式:ROE=销售净利润/股东权益=销售利润率*资产周转率*财务杠杆
我们测算了小米18年和截至2019年Q3的12个月的各项指标,见下图:
整理自小米多季度财报:除百分比外单位均为“亿元”
翻阅苹果财报,截至2019年Q3连续13个月的ROE值为53.8%。
在上图表格中,可以较清晰看到小米在ROE的表现上确实存在较为严峻的压力,而其关键要素又在于利润率表现的乏善可陈以及资产周转率的问题。
这于是又回到了前文的问题,增速变缓和保利润之间,小米选择了后者,2019年Q3净利润率为4.7%,相比于2018年Q2的4.9%岁略有下降,但较之2019年Q2的3.9%却有相当大的提升,但也带来了资产周转率的疲软,此部分亦可看出对小米接下来运营能力的考验。
而对比苹果在此的强势表现,整体上也看到小米当今市值低下的原因:ROE低下意为单位股东权益换来的净利润较低,小米需要强化盈利,提高资产周转速度,改善指标。
在2019年Q3,小米在保增长和盈利性的双重增长之上也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探索,甚至采取了牺牲现金流来刺激销售的手段,如2019年Q3,贸易应收款增加了28亿元,营收账款增加10亿元,但期间贸易应付款增加13亿元,客户预付款增加18亿元,延长对经销商账期,牺牲向供应商负债带来的现金流,使得当期经营性活动所得现金30亿元。
在2019年Q2,经营性活动现金所得为110亿元之多。
从现金流角度看,截至2019年Q3小米尚有355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,经营性现金为流入状态,若小米持续以此实现刺激销售,稳定增长保利润以及提高库存周转速度等目的,尚有一定腾挪空间,因此关于“小米触底”的言论不客观的。
我们在双十一前后,曾经考察了河南省会郑州以及周边城市的手机卖场,大多数从业者都认为华为在终端表现较小米要强劲许多,甚至有人对此颇为不解“以往都是小米为强势品牌,为何变化这么大?”
关于华为的强势有相当多的理由,我们在此不做展开,但小米的衰退原因更值得探讨,在通篇分析之后,我们认为:小米在产品布局上相当丰富,中高低档产品几乎全覆盖,但在其主导的“性价比”战争中,利润增速又难以冲抵换机潮退的环境恶化,在保增长与保利润之间摇摆许久,虽然选择了后者,但却让华为和其他未上市也未有市值压力的对手以可乘之机,小米性价比可比优势逐渐消失。
在5G手机的探索上,小米也是相当激进,其意图为占领该领域高点,不仅收割新增市场,且可获得高溢价,但显然,在这方面仍然要面临与华为的竞争。
因此,对小米市值的判断虽然要紧盯苹果这个“锚”,以ROE为参考,现在的市盈率大致在合理水平,但长期内更要看与华为的较量,这关乎小米所有关键指标的改善。
如上,现在不应对小米过分悲观,仍然有一定的周转空间,但小米也不能有片刻的喘息时间,互联网收入、华为的竞争都是短期内务必解决的问题。
希望小米能坚信自己所主张的: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。